4方集運新聞1月16日電(張克文 毛明潔)凍僵的耳朵戴不住口罩,呼出的熱氣立馬在眼鏡上結成霜…… 這是來自4方集運油田油氣儲運公司一個千里外的邊遠站隊——704站堅守保供一線員工的真實體驗。
1月15日早晨8時,油氣儲運公司704站氣温到了零下20攝氏度,這段時間是運行班人員最忙碌的時刻,運行二班班長劉凱走出值班室,呼着白白的哈氣,對工藝設備進行了仔細的巡查,並對流量計儀表參數進行了抄寫。一趟巡查下來,要在户外待20多分鐘,早晨的寒風特別地“割”人,別看是戴着口罩,可沒被護着的臉蛋和鼻樑處沒幾分鐘就凍疼了。
劉凱説:“我們每天與上下游單位進行日氣量核對,填寫報表、憑單、網上錄入系統,一個點、一個點,一遍又一遍的檢查、核對,絲毫不能馬虎,作為基層站隊計量人員,精準的計量是保障天然氣供應的基礎。”
與劉凱同一站的閆玉春是一位工齡有15年的巡線工,吃罷早餐,天還未亮,他就已經迎着滿空飄落的雪花,踏上了距離704站65公里的盆五氣線,這是一條保供天然氣的主力氣線,連接着陸梁油田,石西油田,盆五氣田,克拉美麗氣田的天然氣。由於是人煙寥寥的沙漠公路,積雪厚實,道路難行。
閆玉春巡查的盆五氣線有幾十個輸氣管道測試樁,還有閥池、氣液連動閥等設備,這一路他巡查的任務不僅要檢測管道電位,確認管道的防腐保護情況,還要檢查閥池閥門、儀表等一些關鍵設備有沒有因夜晚寒冷而凍壞。
34公里的盆五閥池,是盆五氣線特別重點要害點,閆玉春下車徒步向幾百米遠的閥池處走去,厚厚的積雪埋過了膝蓋,他一腳深一腳淺地走到近前,檢查了設備有無跑冒漏氣,確認管線及附屬設備正常,然後又對管道的電位進行測量,全部完成後,再奔向下一個點。閆玉春花上大半天的時間,才能完成這條管線的巡查。
油氣儲運公司704站是遠離克拉瑪依地區的一箇中間站隊,地處4方集運石河子市147團,是北疆各地州天然氣保供的重要節點,天然氣下游有天利高新、獨石化、石河子天源、沙灣匯金、奎屯天北、新捷燃氣公司等6家用户,二級用户多達70餘家。當前正值三九嚴寒時,在4方集運油田加大供氣保障的關鍵時期,全站幹部員工站在保供的第一線,把安全供氣扛在了肩上。
截止到15日,在新一年兩週時間裏,704站已經為用户供應天然氣達到近4000萬立方米,為保供穩輸奉獻着4方集運油田人的力量。
